close

IMG_9864_original.jpg

這本書是一年前還在念博班時買的,也是因為看到這本書的介紹後,深深的思考著自己的未來,經過了好幾個寂靜的夜晚,便下定決心放棄了。
可怕的不是唸書時的漫長過程,可怕的是畢業後,不知道自己還有什麼價值。
但這本書也跟我的學位一樣,靜靜的就中途放棄了。

IMG_9866_original.jpg

不過,其實到最近要開始清理家中的書籍時,才發現這本敲醒我的書,就抱著不一樣的心情,將它讀完。

作者:Alissa Quart (艾莉莎.奎特)

譯者:李祐寧

出版社:八旗文化

出版日:2019年3月 初版一刷

可能因為作者本身經歷的關係,這本書主要圍繞在「職業婦女」與「學歷迷思」兩個部分,並透過此延伸講述到「托嬰育兒問題」。

相對描述中國狀況的《不存在的3億人》和臺灣狀況的《厭世代》,彷彿又進入到另一個不一樣的迷惘環境,一個當你本來能過著還不錯的生活時,卻因為有了小孩,反而被這社會拋棄了的感覺。於此同時,也陷入了個可怕的惡性迴圈:花時間賺錢(賺錢養小孩) → 花錢買時間(花錢雇小孩) → 花更多時間賺錢(養小孩的錢不夠) → 花更多錢買時間(更沒時間顧小孩)。

糟糕的工作生態,造成父母無法有時間照顧自己小孩,需要找尋親人、朋友、甚至保母或托嬰來照顧,但卻反而造成父母、小孩、以及小孩照顧者的傷害,在沒有人得利的狀況下,到底是誰得利?真正得利的,或許就是那一%的「有錢人」吧!

可與此同時,那一%成功人士的故事,反而不是成為多數人仇視的對象,反而卻是掙扎著求生存的人們的慰藉,那一齣齣的電視劇或電影帶給人們幻想,幻想著自己有機會「成功」,但始終苦苦掙扎著,只為追求下一頓的溫飽。

裡面也隱隱描述到求學、甚至高學歷帶來的反效果,以及上一輩與這一輩的時代轉變。上一輩,沒有太高的學歷,但卻能拼出自己的家產,並過上安逸的老年生活;這一輩,求到了高學歷,但苦苦掙扎著只為了有個窩身的地方及溫飽,甚至連擁有存款都是奢求。上一輩,念書=賺更多錢;這一輩,念書=負更多債。可是,不唸又無法擁有一定水準的薪水,這到底是誰的問題?作者其實給出很好的解答:一切都是體制的問題!換句話說,就是這個國家政策出了問題!

當一個職業者,甚至是個父母,需要花時間去打零工賺更多的錢以養兒育女,於此同時這行為卻成為大公司的行銷訴求。你在苦苦掙扎求生時,只是幫其他公司賺進更多的銀子。另外,花費去打零工的時間,又要花更多的錢去請人照顧小孩。小孩與小孩照顧者的身心靈,在這循環之下也受到了極大的傷害,卻沒有人能去正視,因為,他們是最弱勢的一群,其實連原本被定義為中產階級的人們,都已經逐漸變為弱勢了,更何況他們呢!

畫面轉回到國內,我們不似乎也正逐漸朝著那而走?前陣子遇到朋友,雖有著穩定工作,但為了養小孩、為了買房子,還是得在下班後,爭取時間做外送,就是為了希望能稍微多賺點錢。似乎,生養孩子成為了懲罰,但政府卻又希望提高生育,這不是很駁斥的一件事情嗎?

這些社會議題,在各國都漸漸發生,就好像為了爭比蓋出更高的大樓,但不斷的將底層拆除以將這些材料往上蓋,可確沒發現底層卻開始搖晃顯得搖搖欲墜。一旦底層開始崩塌,那上層呢?他們還能那麼自在的生活嗎?或許現在國際上出現的許許多多抗爭,抗爭的,其實就是那不公與財富分配不均的社會吧。

 


arrow
arrow

    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