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電影】 (4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JB2z1btxlIDk5W6Axo4v-1192x1703.jpg

其實當初看到預告片時,就對這部很有興趣。
某方面來說,個人對宗教、民俗和玄學方面的議題本身就很有興趣,所以也好奇這部片到底要探討什麼?
會是純粹的鬼片?或是如同很多泰國鬼片的慣例是想反諷些什麼?

說真的,看完後,反而覺得這部片更像是懸疑片,留下了許多懸而未決的事情在那。
但其實也不需要探討,因為就跟你我的人生一樣,我們生命之中,一定會有某些時候會發生看似很超自然的時候。
我們不能解釋,也無法解釋。
可是,人生總得要繼續,就如同這部電影。

繼續閱讀後可能有雷,請謹慎使用。


文章標籤

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8ZjQ0bXf60FbQeCHt8B-759x1080.jpg
(圖片來源於網路)

東經北緯FB

前陣子看到這部上映的訊息就很想去看,或許是因為去年五月初開始接觸大海的關係吧!(【遊記】[屏東。小琉球] 臨時一口答應朋友就衝了的三天自由潛水訓)

東經北緯

很可惜新竹的電影院都沒有上映,只好今天跑去台北看。
不過會這麼趕著去看,也是剛好滑到有人提說票房不好,很可能隨時會下映。
為了不造成遺憾,就趁有時間快點去支持一下。

東經北緯

本來有點懷疑真的票房有那麼差嗎?
可是坐在裡面就真的有感覺了。
整場加我只有四個人...。

如果可以的話,大家真的要多多去支持國片,尤其是這種獨立製片。

好了!廢話說完,接下來說說看完的感想。
以下可能有雷,所以繼續閱讀前,先做好心理準備。

文章標籤

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200823214439_60.jpg
(圖片來源於網路)

雖然疫情又有升溫的趨勢,但我們還是應該去支持一下台灣本土的文化產業,由其內容又跟傳統的民俗信仰有關。

維基百科介紹

以下內容慎防有雷,請小心閱讀......

文章標籤

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rank.jpg  

剛開始是因為這電影的簡短介紹吸引起我的興趣,所以便來看看

看完後查了才知道,原來真的有其人,他全名叫Frank Sidebottom,當時飾演Frank的人是Chris Sievey,是個搖滾樂手,後來轉型為喜劇演員
好奇的可以看看下面這兩篇對這的介紹
瘋狂音樂喜劇《Frank》面具下的到底是...!?
(電影)面具底下的世界-FRANK(2014)

電影的中心雖然是Frank,但卻用John的眼睛來貫串整部劇
劇的開始從John嘗試自己創作但一直未果開始,在過著上班下班、沒事就創作的日子中,某天突然遇到Frank所在樂團的鍵盤手要淹死自己,因而莫名的加入了他們並參加了集訓要錄製唱片
之間他們發生了很多事,直到一個月後他們花光了所有的錢後,John又拿出他所有的積蓄繼續維持
再最後幾乎要散盡所有積蓄時,終於因為John讓Frank有了靈感,於是Frank和Clara創作出了作品而完成唱片的錄製
完成的當晚,他們樂團的經紀人Don就上吊自殺了,同時也因為John之前上傳他們在團練的影片上Youtube,造成了點閱率
接著John接到了SXSW音樂節的表演邀約,他自認為要擔起經紀人的角色,便開始說服樂團的核心Frank要去那兒表演
但最後一系列的衝突,使得樂團分崩離析,導致表演失敗,Frank也因此失蹤
John因此踏上尋找Frank的過程,並把其他團員也找回來
最後,Frank終於見到其他成員,並且在歌聲中喜極而泣,但John卻也因此而離開

雖然這部電影沒有什麼太過強烈的情緒或畫面,但是卻表達出了很多東西,也在探討很多東西
從Clara說John不屬於他們、Don和Frank都是從精神病院出來的、John認為Clara也是神經病,一直到John表達出自己會創作、John覺得Clara為什麼不讓Frank變得有名,接著到John灌輸Frank要出名的想法、Clara和其他樂團成員的離開、John在舞台上硬表演自己的創作,到Frank說John不是Clara、John想脫掉Frank的面具,以及最後Frank和其他人一同玩音樂而John默默離開

其實這部的John有點點像Birdman中的主角(【電影】Birdman (鳥人)-現實與虛幻的人生),甚至是現在的許多一般人,都希望有人看見、有人稱讚
也因此,導致他玩音樂至始至終都是想著如何迎合群眾、如何才能出名當中;但是Frank的樂團卻不是這樣,從Clara和John的爭執中就可以看出
和John相反,Frank反而是沉浸於玩音樂的快樂中,也因此Clara為了不讓Frank被群眾虛榮淹沒而保護著他,同時他們也算是最相互了解的人,這也導致Frank在後面說出John不是Clara,而拒絕和John一起創作,這裡也呼應了之前Frank在聽到John的創作有靈感時,Clara加入與Frank討論但John卻被排除在外的那段

不過最後卻也是因為John要摘掉Frank的面具,然後使得Frank面具破碎;然後又因為John去找回Frank和其他團員,而有整個圓滿的結局
Frank也因此突破自己;另一方面也讓John認清事實

其實不光是藝術家,整個世界上的人們都一樣,都會有各自的群體、有著各自的默契,這有時在其他人眼中會看起來很奇怪又無法加入,真的可能只有合那調性的人才能融入,這是用言語無法素說出的事情
John也像是世界上很多人一樣,嚮往著那群體,硬逼自己融入,但是在許久後才發現其實自己根本就還是個局外人

另外,在John糾結於是不是精神病中的時後,在他自認為是正常人時就已經是個錯誤了
在這世界上,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有著部分的缺陷,而每個人也或多或少對著這部份有著逃避,或許在旁人眼中看起來很可笑,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無法鼓起勇氣的事情
佛教說一沙一世界,在我看來,每個人自己都代表著一個世界,一個只屬於自己的世界
當有其他人時,世界就會有著碰撞,或許或不合、或是有部分的契合,但不管如何,我們不能認為別人一定跟自己有著同樣的世界,或是別人一定都能認可自己的世界
最好的方式,就是當個看客,看看每個世界自己運轉的方式卻又不干擾,但自己卻有時在無意間卻又陷入其中
但是別擔心,既然陷入了,就好好體會,因為這將會成為你自己世界的一部份

看的時後就覺得這部一定在台灣會是部非主流電影,果不其然在台灣似乎沒有上映
不過這部電影在國外好像得了不少獎
或許這也是台灣目前社會上最大的問題:人們無法用心是看事情,當台灣人民漸漸都能對這類型的電影有著部份的共鳴時,或許我們的社會能上升到另一個部份

有興趣可以參考這部電影的些介紹
Movie Review: Frank
Frank (film)- Wikipedia

劇情:
畫面:
音效:
造型:
綜合:

文章標籤

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說真的,是因為看到鈴木亮平才會想說來看看這部電影的
但沒想到還滿特別的

Tokyo-Tribe-Poster  

如果有在接觸日本文化的人,應該不難發現"暴走族"這題材不斷的出現
而暴走族的部分,雖然常常與暴力牽扯在一起,但其實會發現很多其實都是在演繹青少年的心理與人生觀,最後也往往牽扯到人生的蛻變

這部其實也不例外,不過覺得這部用了許多有趣的手法呈現

第一,這部使用HIP-HOP貫穿全劇(這害我覺得翻譯的人超厲害)
這算是非常新奇,有別於印度的歌舞劇,或是像最近看的"鳥人"那種舞台劇的方式
不過看到後來也覺得不意外,因為現在HIP-HOP也是種街頭潮流,就如同街舞、搖滾等都是,所以用這來呈現青少年在街頭的感覺真的是在適合不過了

第二,使用了鮮豔的顏色和光線,還有大量的塗鴉背景
真的覺得這美術組及道具組超厲害,佈景、道具整個用的很華麗,特別覺得那個學"HALLYWOOD"的旋轉地球超有趣的
而且這屬於"一夜"的故事,從晚上到早上,之間很多光線的呈現感覺也是拍攝時的一大難題
不過說真的,畫面的鮮豔程度真的是令我覺得很驚豔,或許是被現在很多鮮豔照片養壞味口的關係,會覺得這樣子的彩度超棒的!!!

劇情部分,真的就很明顯的可以看出跟很多暴走族故事大同小異
大約就是各區域都有各自的老大,而那些區域所在的城市有個老大(通常都是黑色會人物)
而其中一定有個區域的老大是這個城市老大的手下,也就是最壞的那個
接著就一定會有個區域的老大是提倡兄弟情誼、愛與和平;其他區域的老大就各自有特色,並且幾乎都男的但之間一定會有個女的,同時之間不和卻都有不打不相識的情誼
再來一定是最壞的老大看不順眼那些啥狗屁兄弟情誼、愛與和平,所以就與他們開戰,在一陣亂鬥後,屬於好人的老大會有一陣劣勢之後,其他老大會加入助陣,最後邪不勝正
這時後通常就會有劇情分歧,一種是邪惡的老大伏誅;另一種是邪惡的老大被感化,而加入他們

說到這,就想提起第三點,就是利用服裝來表現人物的內心
其實越往後面看,越會發現其實每個人的服裝都是有涵義的,可以很明顯的看出每個群體所表現出的街頭次文化
說真的,深入去探討可以發現這些存在於青少年間的各式各樣次文化都在這部電影中被呈現出來
不過這也是我覺得這部電影混亂的地方,因為有些部份不是青少年的年紀會不能知道,但有些部份卻又需要有點年紀才能理解

好啦,撇開劇情不說,光看拍攝的畫面算是還滿享受的

劇情:
畫面:
音效:
造型:
綜合:☆☆

後面給點連結讓大家參考
Tokyo Tribes wiki
《東京暴族》真人電影《TOKYO TRIBE》特報影像公開
開眼 影片介紹

文章標籤

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 origins  
一開始看到這部影片的介紹(中文wiki)很有趣,所以就找來看了

看完後查了一下,這部是Mike Cahill編劇、導演兼製作,真是厲害
而且在2014年十月還在
 Festival Internacional de Cinema Fantàstic de Catalunya獲得最佳劇情長片獎(Best Feature Length Film Award)

說真的,這兩天看了三部電影,我最愛這部

男主角是個科學家,他篤信科學,不相信神的存在;也因此,他想要用他最感興趣的課題"眼睛"來證明演化論是凌駕於上帝的
一開始也很開宗明義的說到:"Every living person on this planet has their own unique pair of eyes, each their own universe"
同時在男主角追尋科學真理時,遇到了女主角,他們短暫的相遇然後離開,但男主角對女主角念念不忘
可是,因相遇太過短暫和突然,線索僅有女主角的一對眼睛作為依據,也因此一直苦尋不得
某天,男主角身邊發生了許多不可思議的徵兆,他依循這些徵兆,竟然發現了女主角,就這樣陷入了熱戀
後來有天他們聊到這事,女主角說其實是她給男主角的徵兆,讓男主角可以找尋到她,因為他們是命中註定會要在一起,同時女主角卻也看到了她的死亡
在一開始短暫相遇的時候,女主角跟男主角說了個關於Phasianidae(雉)的故事,感覺這同時暗示了女主角看到了自己的死亡
她跟男主角說道:"It's a bird that experiences all of time in one instant and she sings the song of love and anger and fear and joy and sadness all at once, all combined into one magnificent sound. And this bird when she meets the love of her life is both happy and sad. Happy because she sees that, for him, it is the beginning, and sad because she knows it is already over."

在此同時,男女主角也因為這方面的想法進行吵架,但他們還是深愛著對方並登記結婚
在結婚當天,因為男主角的實驗有了重大發現,他求女主角陪他到實驗室,但女主角一直感到不安
最後,女主角死在了他們鬧脾氣的情緒中,男主角也因此頹廢了很久

男主角走出情傷後,便跟他實驗室助理結婚、生子
那時出生的小孩都會進行虹膜掃描建立身分,一開始有掃到一個已經過世的人,護士說是系統錯誤又掃了一次才建立了身分
但幾天後,有個研究者說他們的孩子因患有先天疾病要進行測試,也因此讓男主角發現了有著相同掃描結果的似乎是死者轉生,並也有先前的某些記憶
當他們有這種大發現時,另一個更令人驚訝的事情是女主角死後多年竟然在幾個月前在印度有紀錄
就這樣,男主角踏上了尋人之旅

故事的結局,男主角好不容易找到了女主角轉世的小女孩,可是測試的結果卻差強人意,但那小女孩有些反應卻又讓男主角想起了女主角

 

這部,其實著墨在理性、感性還有神話、科學的衝突與辯論,從古至今一直未有定案,也都未能有很好的解釋
其實身為研究過科學的人,對這部戲的體會可能會更大
在戲中有段男女主角的對話,也很明確的點出這部分
女主角說:"In Indian mythology, the white peacock symbolizes souls being dispersed throught the world."
男主角卻回應:"Did you ever think it just symbolizes a lack of melanin or pigment in the cells?"
或許學生科的人尤為如此,這群人算是最相信生命,但也最不相信生命的一群人吧

一樣來評比一下
劇情:
畫面:
音效:
造型:☆☆
綜合:

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irdman  

說真的,一開始看時沒看懂編劇跟導演所要表達的意思,不過漸漸看,卻也有許多想法漸漸的浮現

最令我感覺到特別的地方,是整部戲的拍攝方式
沒想到,電影竟然可以用舞台劇的方式拍,用一個人的走位帶出另一個人,或是用畫面帶出下一個段落,讓人不斷有"下一幕"的感覺
而且仔細認真看,整部戲幾乎一次都只有一個人在動作;不像是一般電影,會有很豐富的畫面,反而像是在劇院表演,常常有獨白,而且一個人在說話時,其他人不會有太多動作;而且那主角內心話就像是旁白一樣

看到後面發現,這部戲默默的導出、也諷刺很多東西
像是之中有幾個演員光溜溜(但有穿內褲拉)的畫面,感覺在暗示一個人被扒光了的在審視;尤其是主角穿著內褲在紐約大街上走,感覺在透露著演員常常沒有隱私的不安感,另外,也透過經過蜘蛛人、變型金剛等來呼應前後,也就是諷刺現代人只追求畫面的華麗、磅礡跟快感,而忽略了許多真正要傳達的內涵
之中,也用很多的方式來表達出不同人在他不同位置所裝出還有真實內心的不安、恍恐以及虛偽
藉此表達出了我們在生活中,常常混亂的演繹著我們所想要演繹的角色,家裡的好女兒、同學間受注目的對象、充滿關懷的情人,但是卻又常常有矛盾的內心,覺得那不是自己,但也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自己,就像是真心話大冒險,是真心?還是冒險?

偷看了一下新聞,發現好像不止我認為一直出現的"鳥人"在暗指蝙蝠俠
而且主角在公演時真正開槍,感覺是故意諷刺美國那在電影院開槍殺人的事件,而且這也是戲到最後感覺想要傳達給觀眾的
我們在生活中扮演著我們的角色,在逐漸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從只辦演自己心中的自己開始辦演出了別人期望看到的角色跟表演,當有美好的表現後,我們或旁人給我們的角色下了定義"這就是我該辦演的",但是內心真正的角色卻不是如此,也因此不斷的拉扯,同時,也在辦演越來越多角色中迷失。因為,並不是每部劇都是完美的演出,有好就有壞。也因此,我們不斷的想恢復曾經好的演出,卻只是越陷越深

最後,想說說那鼓聲
其實那鼓聲很有意思,感覺像是怕大家會混亂,所以用鼓來區分是現實還是演戲
常覺得鼓聲出現時是大家都處於現實狀況,而不是在演繹內心或是在舞台上表演

後面一樣來自己評出自己的感覺(不過其實還真有點看不慣這種戲壓,內心戲還是愛看東方的表達手法,可能跟思考邏輯有關吧)
劇情:
畫面:
音效:
造型:
綜合:

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as above as below  

之前看到這部片的預告就一直很想看了,不過拖到今天才終於有機會看了這部片

 

一開始看到"忐忑"這名字會很好奇這部片是在講些什麼,由其是又看到原本片名"As Above As Below",更是會讓人不知所以然

不過沒想到,"As Above As Below"這句出現了兩次,在最後結束時也透過畫面傳達了出來
好吧,老實說看到他們向下推開蓋子後,往下鑽竟然是爬回地面上是還滿令人震驚的

話說回來,這部片當中提到了很多的神話,而提到也往往是在走到個關鍵處
回頭想想,在地下那彎彎曲曲的道路,不就是我們內心、我們人生的道路那地下六百萬的亡靈不鄭氏鮮人的遺志;那一個個的死路,正如同我們人生所遇到的關頭,需要去解決、面對它
(感覺他們一進洞穴的那"聖嬰之墓"是用來暗示一個人的出生)
而神話,在各宗教中,都被認為是指引人生方向的經典,也因此自然而然的被引用及思考
不過,這時也要提到這部片有趣的地方,在快到結尾前,男主角用他的生命作為代價提醒女主角她其實思考錯了方向,女主角也及時回頭、一路猛衝(簡直就像進擊的巨人...)回去矯正錯誤
最終救活了男主角,並也找到出去的路,就是面對自己,就如同他們進到洞穴時看到的"你內心表現得如何,你的外表就表現得如何",也因此讓他們能逃出去

西方的煉金術,還有東方的煉丹術,其實都是對自身的一種探求
西方的心理學家榮格就對西方的煉金術和東方的煉丹術、長生不老之術有很深入的研究,這也是榮格和佛洛依德對於心理學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但是因為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東方的煉丹術、禪學等思想都存在於大眾之間,也有很多人在探尋;而西方,卻因為神權的關係,以"我"為中心的思想與探索都被認為是邪說也是不允許的
(其實這時後就想到有篇關於中醫和西醫的報導,其中大致的內容是提出:在中國很早就有解剖,像"庖丁解牛"之類,也有透徹的了解,但是我們的老祖宗卻放棄這部份,認為這不是治療人們疾病的正道,而是更提倡整體平衡的概念,也因此走上跟西方完全不同的路子,而這部份也是西方醫學完全無法想像的部分。其實這篇報導提出的觀點真的還滿有趣的,值得大家繼續探索、思考)

回過頭來講講,看到有網友說這部片用記錄片的方式拍攝,整個搖搖晃晃的看的很難過
不過可能也是因為看到有人這樣說後,有心理準備的關係,所以在看的時候反而覺得還好
反而覺得用這種方式能更加真實的呈現想要表達出的感覺還有那氣氛
同時,也感覺這種拍攝手法應該讓整個劇組的組員類個半死

最後,感覺看完都要來個評比(好老梗)
劇情:
畫面:
音效:
造型:
綜合:

 

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