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7672.jpg

作者:查理.布洛克斯 (Richard Brox)

譯者:葉怡昕

出版社:聯經

出版日:2019年11月 (初版)

一開始,就是被書封上大大的「第一位在部落格紀錄街頭生活的遊民!第一位遊民暢銷書作家!」所吸引,而越深入閱讀,越佩服作者!!!因為他是出於自己的選擇而當遊民,且積極的面對及經營自己的人生,他過得說不定比所謂人生勝利組的人生還要精彩!

 

 

作者將內容分為三部,第一部主要描述作者被迫成為遊民、選擇成為遊民,到最後寫部落格、協助拍攝紀錄片,最終出書的過程;第二部主要針對作者小時後家庭與外在環境所發生的事,以及對他造成的影響與傷害;第三部是作者選擇面對自己小時候人生,重新的瞭解自己、瞭解自己父母的一個過程,最後描述出他目前的願望。

看完這本書瞭解到,街頭生存是多麼不容易!就如同職場生態是一個社會的縮影,在街頭生存,就如同在職場,卻又比職場更加的殘酷,因為還會面對到各種的歧視。或許有人會覺得用職業來形容遊民不恰當,但他們也是用他們的方式去賺取生活所需的資源,跟工作是大同小異。而歧視,又是個比生存更加的殘酷,因為那打擊的是一個人的自尊。這部分,也是作者一直強調,同時也是他的夢想,就是創造出一個能讓遊民們擁有尊嚴的地方。作家蔡慶樺在推薦序中就有提到:「德文書名『人生頭上無屋頂』改自一句德國成語:『頭上有屋頂』(ein Dach uber dem Kopf haben)。這句成語表是人有安身立命之居處。他的人生一直沒有一個固定的屋頂,無法安身立命,而他見到同樣命運的他人,不忍地說:『人都值得再有一次,有些人,甚至需要兩次,』這本書給了他再一次機會,或許也能給予其他人機會。他盼望讀者能給與遊民尊嚴,直視他們的眼睛對話,把他們當成完整的人,僅僅是少了屋頂的完整的人。」(有興趣除了看書外,也可以看他發表的評論)

真正佩服作者的地方,是在於他很坦然的面對自己,並且傾聽自己心靈的聲音。正因為這樣,作者選擇了當個「流浪者」,並且一當就當了三十年,可是卻也因為這樣,他走過了很多地方,也看到與體會到一般人無法體會到的另一個世界,不論那是好是壞。作者在書中也很仔細的說出他的想法:「我想成為流浪者,會作這個決定並不是因為沒有其他選擇。我就是要成為流浪者。我認為流浪者就是:持續的徒步旅行,只要我覺得這麼做有意義就向前行。如果我願意就留下來,不用和我不喜歡的地方或人有所連結。我不對任何人,任何事負責,只對自己負責,對自己的下一餐和過夜地點負責。沒錯,我就是頑劣得拒絕融入社會。對我來說,這是一個理所當然的決定。因為到目前為止的經驗告訴我:融入社會的結果都是我吃虧。」現在很多人會選擇偶爾去流浪,但有多少人能有作者這般勇氣,流浪一輩子?所以,打敗自己的不是社會環境,而是自己的內心

說到被自己打敗,就想到作者在書中提到的一個遊民,以前曾是個大學教授,就是因為心靈承受不住失去親人的打擊,而在街頭流浪。同時這又回歸到,到底有多少人能像作者一樣自己做出選擇,又有多少人是不得已的情況下在街頭上流浪。而他們在不得已的情況下,社會大眾僅用歧視的眼光去看待他們,帶給他們的又是何等的不得已,如此不斷的循環而沒有解脫之日。或許,不是每個人都有大愛去幫助他們,但給予他們最基本的尊重,就是善待他們的一種方式。

又說回到作者選擇當流浪者這件事,某方面來說,他也是個創業家,更是個成功的創業家!為什麼這樣說,從他「選擇這職業」開始,到寫部落格「經營這職業」,最後透過紀錄片與書讓大家「看到這職業」,同時也讓更多的人去理解、感受這群人。這樣,能不說他成功嗎?回過頭來說,各種職業在其中的人之多,但為什麼僅有少數人會能發光發熱,這些少數人與作者有什麼共通點?其實就是個創業家的思維,把自己的人生當個事業經營,透過瞭解自己這方式,走出條自己的路

 

 

 

 


arrow
arrow

    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