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書籍]成功的反思

真心沒想到這本書這麼難啃,而且主軸真的完全集中在「菁英至上制」(merit)這個字,並從各種面向進行論述。
也因此,會看到作者一直不斷反覆地訴說。
可最終沒有正解,就如同政治與哲學般,從不同面向看會有不同的見解,沒有絕對的好與絕對的不好。
所以,我們應該透過不斷思辨來強化自身的思想,然後盡力達到社會,甚至是環境的共善,這才是對成功最好的反思。

[書籍]成功的反思

作者:Michael J. Sandel (邁克.桑德爾)

譯者:賴盈滿

出版社:先覺出版社

出版日:2021年2月 初版

購買連結:讀冊momo

[書籍]成功的反思

川普的當選與菁英傲慢

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學歷成為評斷一個人能力與價值的證書?
更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一個個行業都被高等學歷的人占據了高層?最後,連政府都難以倖免。

前陣子台灣也發生了與美國相同的事情:「使用學歷做出政治攻擊」。
雖然目前台灣的政治圈對於名校學歷的效應還沒到美國那麼誇張,但也有逐漸往那兒的趨勢,應該引以為戒。

當社會中高階職務都被「因為我努力,所以我得到」的「菁英」們佔據後,對於不如他們的「魯蛇」,會抱持著鄙視的態度。
與此同時,賺錢的能力也與對社會的貢獻畫上等號,但這真的是相等的嗎?

問題出在教育?

可能因為作者是大學教授的關係,他在長期教學時發現了這個現象,並在課堂上做出討論,與學生們共同探討與體會這問題。

如同台灣教育一般,可能現在全世界都存在這個觀念「上好大學=獲得好工作=高收入=優質的生活=成功的人生」。
可,真的是這樣嗎?
這時讓我想到之前在參與個展覽活動時,有人就提出這個思辨並設計出作品(【展覽】[新竹縣。竹北] 2020新響藝術季:西元二〇七〇-新竹回憶錄 (2070, Memoirs of Hsinchu)-第一次參加工作坊,第一次弄出一個展)

除了上好大學就代表能成功外,還存在另一個更重要的問題:「我們擁有公平的機會去爭取好大學嗎?」
目前看起來,這個答案是否定的,雖然很多人都在想辦法消弭,可還沒有個真正的解套方式。
研究發現,高收入、高社經地位的家庭,其子女進入名校的比例相對高很多。

這時候就衍生出「菁英傲慢」、「成就偏執」等不健康的心理狀態,一路伴隨著這些所謂的「菁英」往上爬。
而「魯蛇」們,則是被自責與羞辱給淹沒,最終導致「絕望死」。

社會尊嚴與工作尊嚴

疫情時期,全世界突然發現了兩件事,一個是「基層工作者的價值」,另一個則是「生產力不足」的問題。

在各國政府推動全球化經濟的同時、強調高等人才的同時,不斷打擊著基層工作者的生存權利與自尊,但當新冠肺炎疫期爆發時,這些問題就跟著出現了。
平時被打壓的基層工作者,突然被重視。
大家突然發現,平時太理所當然的事情,沒有了也是無法運行的。
就如同只有大腦能運作但四肢不能動的人,也只是個植物人而沒法對社會做出任何貢獻。
但現在「菁英至上制」就像是這樣,努力運轉著頭腦,要將它發揮到百分之二百,可是同時卻抑制著自己的四肢動作。

問題,還是要回歸到經濟。

正是因為對經濟的追求,甚至更深入地說對「金融」的追求,導致生產追不上錢。
當用錢滾錢,但那不斷疊高的金融系統,卻沒有相應的生產力支撐,這樣不就如同泡沫般?
已經破過幾次的泡沫,會不會隨時在破?沒有人說得清。

賺錢的能力不等於個人價值,會賺錢不等於成功

這邊作者提出個打醒大家的想法,即我們會賺到錢,不是因為我們有價值,而是因為我們剛好被市場所需要。
需要不等於價值,只是因為掏錢的人需要某樣東西或服務,而你剛好可以提供,所以賺到了錢,但不表示這件事是有價值的。

作者用了絕命毒師這部影集做了個很好的比喻。
影集中的化學老師因為窮困而利用自己的化學知識去製毒賺錢,這時候,能賺錢的是有價值嗎?不能賺錢的就沒價值嗎?

不,真正的價值,應該是看我們到底對這社會的共善做了多少。
我們需要追求的,不是金錢的滿足,而是心靈的富足。
一個健康的社會,應該是給予而非獲得。

[書籍]成功的反思

[書籍]成功的反思

 

 


arrow
arrow

    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