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書籍]三無世代

結果七月份的買的書還沒有開始看,就先看了八月份的。

這本會吸引我購買的原因,就是想看看作者對於處於疫情時代的工作,是有何種想法的。
老實說,雖然我們台灣的情況還沒到書中描述的日本那麼嚴重,但真的可以引以為戒,不要走上日本的那條路。
想一想,政府提新創也是好事,雖然有可能會落入到獨角獸那募資的陷阱中(【讀後感】[金石堂選書] 獨角獸與牠的產地-一個中年大叔在科技新創產業的大冒險),可是某方面,卻也是不斷的為產業注入活水。

[書籍]三無世代

作者:ENDO ISAO (遠藤 功)

譯者:李貞慧

出版社:天下雜誌

出版日:2021年2月26日 初版一刷

購買連結:<讀冊>、<momo>

[書籍]三無世代

是危機?還是轉機?

商業,不可能是個安穩的狀態。
商業活動過程就其實一直是一個供需不斷變動的狀態,所以每天都會有新產品誕生,也都會有舊產品沒落,進而消失,彷彿不曾出現過。

曾幾何時,我們開始漸漸地習慣了,似乎形成了個穩定的迴圈,就如同日出日落,而忘記了那份危機感。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開始喚醒我們,利用環境改變的方式,逼迫我們改變生活模式乃至商業模式。
從去年以來,大家應該很有感觸,特別是前陣子三級警戒的那三個月。
但是,很抱歉的要告訴大家,一切都回不去了!

而我們唯一所能做的,就是改變。
不改變,就淘汰!

何謂三無世代?

作者提出的三無世代,究竟是哪三無呢?

他所提出的就是「無移動」、「無需求」、「無雇用」這三無,其實他是真的工作形態下去進行描述的。
大家對於從2021年5月以來至今的工作形態變化,應該很有感吧?

我們本來從去年的「無移動」開始,到了三級警戒時更加地強化了這部分,並且也增加了「無需求」和「無雇用」的部分。
雖然這麼說很殘酷,但是疫情真的加速了工作的變化與流動,如果我們還是一昧地固守本身的工作,那,真的被淘汰就只是時間的問題。
其實,這段時間,雖然有人因此失業、公司倒閉,但卻也有相應的新興工作出現,也有公司成立。

危機,其實就是轉機!

從古至今,人都是件「產品」

這話或許一樣殘酷,但真的要面對事實,我們都是一件件產品,也是有著供給與需求的。
當你的能力是大眾所需求,而且在世界上的數量寥寥無幾時,正所謂的需求大於供給,那你當然是奇貨可居;反之,當你的能力是大家都有時,就是供給大於需求,就算賤價出售可能都沒有人要。
這樣,你要成為哪一個?

這時,作者就提出了要成為「專家」以提升自己市場價值的觀點,這其實就是要讓自己的能力成為獨一無二的存在,作者提出了八個重點:
1. 用機會而非公司判斷;
2. 決定要成為哪種專家;
3. 找到好的模範;
4. 不要否定自己的可能性;
5. 靠非專業領域培養實力;
6. 成為全球通用的專家;
7. 重視信用的價值;
8. 磨練情緒智商。

未來的工作?

當企業與受雇者的情況再改變,那未來的工作會變得如何?
再加上疫情的影響,很多舊有的形態不再適用,那工作與雇用狀況,又會變得如何?

說到這,不得不說,其實年輕人反而適應的比輕壯年甚至是中壯年好,因為他們就處於一個要不斷突顯自己才能有機會的年代,相應地,他們更知道如何突顯自己。
有學者提到,現代的人,不同於上一輩,一生可能要做過十到二十份不同的工作,你現在做過幾份了?又學習到與獲得了什麼?

在未來,或許公司與受雇者的關係會改變,會變成委託的形式。
也就是,有能力的人是受公司委託,而運用其能力完成某項事情,並非一直要在那間公司內工作。
說真的,這件事不以經早在發生了?
一個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租車公司的誕生。從以前要自己購買車輛作為公司車,但現今公司都使用租車的方式,這不就是件向外委託的狀態。

最後,公司只會把握核心技術,剩下不必要的都會委託出去讓其他人或公司完成,如此才能達到最佳利益,也才是未來的生存之道。
既然,因為疫情的關係,連企業都在改變了,那我們作為小螺絲釘,是不是更應該超前部屬才對?

有時間,不,應該是一定要擠出時間,來去看看《三無世代》這本書,看看作者對於這後疫情時代的想法,以及我們該如何因應。

[書籍]三無世代

[書籍]三無世代

 

 

 

 


arrow
arrow

    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